hoka one one

Archive for the ‘ 國際 ’ Category

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蔡偉發表致美南地區各界朋友的公開信

中國駐休士頓總領館24日下午在其官方網站發表總領事蔡偉致美南地區各界朋友的公開信。公開信說,美方單方面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士頓總領館的舉動是蓄意破壞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公開信說,7月21日,美方單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士頓總領館。美方此舉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蓄意破壞中美關係。中方對此予以強烈譴責並堅決反對。

公開信說,中美都是偉大的國家。中美建交41年的歷史表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應致力於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公開信說,中國駐休士頓總領館是中美建交後中方在美國開設的第一個總領館。40多年來,總領館堅持致力於促進中美各界相互瞭解和各領域交流合作,一代又一代的外交領事人員積極投身於增進中美友好的崇高事業,贏得了美南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讚譽。

蔡偉在信中說,他在工作中感受到美南地區人民熱情友好、勤勞質樸、不畏艱險、開拓進取的品質,這些精神特質和中國人民是息息相通的。“今後,不論身在何方,我都會繼續支持中國與美南地區人民的友好交流與合作。”

蔡偉最後在信中說,中國政府與美南地區的雙邊交流不會停歇,對僑胞的服務不會停止。中國駐美國使館會就中國與美南地區友好合作和領事業務作出妥善安排。“中美人民友誼不會中斷,中美友好合作的光明前景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擋的。”

英國暫緩執行與香港引渡協議 將香港納入武器禁運範圍

英國宣布即時並無限期暫緩執行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並將香港納入武器禁運適用範圍。

外相藍韜文指北京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及國際義務;又說除非有明確及有力的保障措施,防止引渡協議因《港區國安法》被濫用,否則英方不會考慮重啟有關安排。

澳洲及加拿大在本月較早時候,已暫緩執行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決定,中止給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

在北京,外交部指英方近期涉及香港的言論及做法都是錯誤,對此作出強烈譴責,重申中方必定「堅決回擊」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

【新冠肺炎】轉軚撐戴口罩 特朗普:戴口罩是愛國行為,團結擊敗中國病毒

早晨!本港昨日新增73宗新冠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當中66宗是本地確診個案。全球各國繼續努力抗疫,再有藥廠公佈新冠肺炎相關疫苗研究取得突破。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共同開發的實驗性疫苗,初步顯示有助訓練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而過去抗拒於人前戴口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繼於公眾場合戴口罩後,再次於發出的推文中附上自己戴口罩的照片,並標榜自己愛國。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未受控,當地衛生總監促請國民,不要抗拒戴口罩,認為這是國家重啟經濟的最有效方法。又承認自己與衛生團隊,在疫情初期評估錯誤,後來對病毒進一步認識後,已經改變建議。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在發出的推文中附上自己戴口罩的照片,表示要團結擊敗看不見的中國病毒,戴上口罩是愛國行為。

【新冠肺炎】西班牙首當其衝 問題非一日之寒

最近卸任聯合國赤貧和人權問題特別專員的阿爾斯通(Philip Alston)周一(6日)表示,新冠肺炎突顯了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的嚴重缺陷,亦未能解決最貧窮民眾的處境。但誠如這名澳洲籍教授所言,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於5月下旬推出基本收入計劃,也是個雄心勃勃的成就。即使計劃未能徹底扭轉貧富懸殊,亦可是緩解經濟分配不均的首步。

西班牙巴塞隆納海旁滿是重新被容許出門運動的人群。(美聯社)

西班牙巴塞隆納海旁滿是重新被容許出門運動的人群。(美聯社)

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令全球經濟陷入癱瘓,以社會黨政府為首的西班牙政府於5月決定推出基本收入計劃,向合乎資格的單身成年人每月派發462歐元,而家庭計劃的成人和兒童則額外派發139歐元,每月最高資助限額為1,015歐元。據當局估算,這項用以終結極端貧窮的福利政策,每年將耗資30億歐元,涵蓋約160萬人和60萬戶家庭。

對於曾為歐洲第二大疫區的西班牙,推行基本收入無疑是雨後春筍。自3月中旬西班牙為阻隔病毒在社區快速傳播,推出各項封城措施後,雖然迄今疫情已見受控,但經濟停擺亦創造出成千上萬的失業大軍,而馬德里的教堂和民居組織外,更出現輪候食物援助的人龍。據預計,西班牙本年的GDP將萎縮9.2%,而失業率將從去年底13.8%攀升到19%,情況遠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嚴重。

社會保障不足是底因

雖然新冠肺炎使西班牙的經濟問題浮上檯面,惟此亦不能忽視原有社會保障的不足。據阿爾斯通2月公開的初步研究指,西班牙的「社會援助在解決貧困方面做得很差。其社會(財政)轉移對滅貧的影響⋯⋯是歐盟國家中第六低⋯⋯」,「2018年西班牙的180萬極端貧困人口中,大多數都沒有使用社會保障機制。」雖然西班牙的社會保障支出,在2017年僅佔GDP的16.6%,略遜於歐盟平均水平18.8%,但其政策低效之因,也非全然是政府開支不足所致。相反地,研究認為,「官僚化的社會保障系統是(貧困人口)被排斥的主因,而過多所須文件成為了申領的障礙」。

聯合國雖然認為西班牙的社保制度大有不足,但對社會黨政府推出的基本收入計劃,卻有正面評價。阿爾斯通周一發布其調研的最後報告時表示,「儘管我在訪問(西班牙)期間觀察到的情況令人髮指,但當局為應對大流行而採取的行動令人鼓舞。」「我希望執政聯盟將朝着這個方向加倍努力」,並形容基本收入計劃為「雄心勃勃的成就」。他的報告提出八項建議,鼓勵西班牙政府透過累進稅制,加強教育、住屋等福利保障。

過去半年,由大流行引發的經濟、社會混亂雖是災難性,但從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陸續推出類近的補貼計劃可見,這個全球經濟停頓的拐點,無疑是重新思考基本收入的時機。相比其他社保政策,在當下如此極端、多變的經濟環境,全民收入涉及簡單的行政措施,無疑是一解燃眉之急的可行之道。但長遠而言,我們現處於科技革命的轉接時期,人工智能革命釋出的生產力,不但可使未來的社會以更少的成本,追逐更大回報,同時也會令勞力密集、易於取代的行業,如職業司機和零售從業員的勞動價值,遭到科技淘汰。儘管新冠肺炎已打破數幾千萬計的飯碗,但危中有機,既然人工智能革命無可避免,各國政府亦善用這段全球陣痛期,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好讓處於經濟結構突變的弱勢社群,不會淪為社會的邊緣人。

美國上百萬網民請願修改國旗和國歌

當地時間25日,有人在美國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發起了“更改美國國旗和國歌”的請願。短短兩天內,該請願便獲得一百萬多網民的支持。
現行版本的美國國旗自1960年沿用至今,旗上13個交替的紅白條紋代表了北美最初的13個殖民地,藍底上的50個白星則代表了50個州。請願發起人表示,這個國旗已經過時了,不僅沒有傳遞正能量,而且不好看。為聲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國旗左上角原本藍色的底色被修改成黑色;而像徵50個州的白色星星則被改為卡通人物曼尼·赫夫利(Manny Helffley),該形象來自美國喜劇作品《小屁孩日記》(Diary of a Wimpy Kid);星條旗的紅色橫條被改成黃色,因為黃色象徵喜悅、樂觀、智慧、正能量等等。

請願還提出,既然國旗都黑黃相間了,那國歌也要與之匹配,呼籲把美國國歌改成美國說唱歌手維茲·卡利法(Wiz Khalifa)的《黑與黃》(Black and Yellow) 。

儘管請願發起人稱,曼尼·赫夫利代表了團結、正義、不惹麻煩的含義,但事實上,這個虛構的人物在劇中是個自私、被寵壞的小孩,經常給哥哥惹麻煩。

推特上,一些網民對上述請願進行了聲援,但更多人表示這是場徹頭徹尾的鬧劇。 《小屁孩日記》的作者傑夫·金尼(Jeff Kinney)發推文表示,以這樣的方式改國旗聲援“黑人的命也是命”不是個好主意。

網民表示並不需要嚴肅對待這個請願

近期,美國的反種族主義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清算潮”愈演愈烈,民眾已經不滿足於推倒一座座歷史雕像。

24日,雅虎音樂編輯林德賽·帕克(Lyndsey Parker)發文稱,美國國歌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或許“是時候換掉它了”。

美國民眾要求更改國歌由來已久。多年前,有人曾在上述情願平台發起了將國歌《星條旗》更換為《美麗的亞美利加》的請願,稱《星條旗》中很少傳唱的第三節和第四節包含了種族主義、精英主義甚至性別歧視。

請願發起人在請願說明中指出,歌詞中的僱工(hireling)指的一般是低收入的人,他們願意以相對較低的報酬從事諸如清潔街道、馬厩等工作;奴隸(slave)就更慘了,沒有任何權利可言,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財產。因此這部分歌詞可解讀為:如果窮人和奴隸試圖逃跑或改變這樣的現狀,等待他們的將是“墳墓的黑暗”。

冠状病毒爆发使全球贸易前景受到质疑

IMF Projects Continued Global Economic Decline Due to Coronavirus

在这张2020年3月24日的资料照片中,一名男子坐在印度孟买一个封闭的批发市场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下调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因为它预计冠状病毒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将远远超过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阿哥.AP图/拉贾尼什·卡卡德,资料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周三宣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下降近5%,这一预测比他们4月份的最后一次预测要糟糕得多,因为冠状病毒的流行引发了自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可怕数据,比去年4月的预测差了近2个百分点,表明全球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该组织还将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5.8%下调至5.4%,这将使明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比1月份大流行前的预测低约6.5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绝对没有脱离困境。”我们还没有逃脱大封锁。”

10个经济最稳定的国家

戈皮纳特说,这场危机已经“史无前例地席卷全球”。发达经济体2020年的实际GDP增长预计将下降8%,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会下降5%,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预测的要差近3%。戈皮纳特称,旅游业等接触密集型经济部门“依然低迷”,贸易预计将暴跌12%。根据新闻发布会期间分享的数据,公共债务也将超过二战后的峰值。

戈皮纳特同时也是该组织的研究部门主任,他说,从4月份开始的降级反映了社会距离限制将持续更长时间的可能性,因为COVID-19案件在一些地区继续上升。她说,虽然几个国家已经开始复苏,但“这种复苏的力度非常不确定”

冠状病毒爆发使全球贸易前景受到质疑

复苏之路可能确实漫长而缓慢。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美国低收入消费者现在的支出几乎与COVID-19流感大流行前一样多,但高收入消费者的支出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13%。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支出下降了近8%。

中国是一个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今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这比4月份预测的1.2%略有下降。但戈皮纳特说,在全球复苏问题上,“中国可能会参与许多其他事情”,他补充说,中美双方都必须避免贸易紧张升级。

戈皮纳特说,将需要收入援助等“非常政策支持”来帮助经济复苏,政府最终将需要鼓励人们重返工作岗位。虽然IMF的最新展望是严峻的,但她补充说,“高度的不确定性”也围绕着IMF。

戈皮纳特说:“一方面,你可以得到积极的消息,你可以在疫苗、治疗和更大的政策支持方面有更好的消息,这可以触发更快的复苏。”但另一方面,也有重要的负面风险,那就是病毒可能会卷土重来。财政紧缩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所以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習近平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

北京與歐盟總部所在都市——布魯塞爾有著6小時的時差。6月22日晚上,習近平主席遙隔時空會見了新一届歐盟領導人。6年前,習主席在到訪歐盟總部發表演講時說,“讓繁榮的篝火溫暖世界經濟的春寒。”6年後,當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籠罩全球,中歐領導人這場會見,將為不確定的世界新增哪些確定性呢?這場視頻會見開創諸多第一次這是戰“疫”以來習主席第五次會見外方領導人。與此前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高棉首相洪森、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面對面”不同的是,這一回是首次採用“屏對屏”的視頻會見。

夜幕下的人民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夜幕下的人民大會堂。(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会见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會見開始前的現場。(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這次會見是在第22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期間舉行的。領導人年度會晤建立於1998年,大多數年份是輪流在歐洲和中國舉辦。2013、2016、2018年,習主席曾分別會見來華出席第16、18、20次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今年受疫情影響,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首次改為以視頻管道舉行。
这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会见现场。(来源于欧洲理事会社交媒体)
這是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的會見現場。(來源於歐洲理事會社交媒體)6月22日晚這次會見,是習主席同新一届歐盟領導人的首次會見。歐洲理事會是歐盟最高決策機构,現任主席是比利時前首相蜜雪兒,去年12月1日就任。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立法建議與執行機構,現任主席是德國前國防部長馮德萊恩,也是在去年12月1日就任。今年3月,習主席曾致電這兩位領導人,就歐盟發生新冠肺炎疫情表示誠摯慰問。
米歇尔于2019年12月1日就职新一届欧洲理事会主席,任期两年半。(来源于欧洲理事会社交媒体)
蜜雪兒於2019年12月1日就職新一届歐洲理事會主席,任期兩年半。(來源於歐洲理事會社交媒體)
冯德莱恩是首位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女性,也是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第二位出任这一职务的德国人。(来源于欧盟委员会社交媒体)
馮德萊恩是首位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女性,也是時隔半個多世紀後第二比特出任這一職務的德國人。(來源於歐盟委員會社交媒體)中歐關係怎麼看?習近平這樣闡述歐盟委員會前任主席容克曾在與習主席一次會見時說,“歐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當然,合作的前提是充分理解、達成共識。6年前,習主席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演講時早有論述:“為了把中歐關係推向前進,中方需要加深對歐洲的瞭解,歐方也需要加深對中國的瞭解。”

布鲁日欧洲学院。
布魯日歐洲學院。在6月22日晚上的會見中,習主席向新一届歐盟領導人這樣說明中國:中國要和平不要霸權,中國是機遇不是威脅,中國是夥伴不是對手。他說,中歐雙方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斷增進彼此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在發展中破解難題。兩位歐盟領導人表示,歐方願本著坦誠的態度,同中方開展戰畧對話,擴大共識。
这是视频会见现场的中国国旗和欧盟会旗。
這是視頻會見現場的中國國旗和歐盟會旗。
4月23日,欧盟及其27个成员国举行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第四次视频峰会。这是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在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来源于米歇尔社交媒体)
4月23日,歐盟及其27個成員國舉行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第四次視頻峰會。這是蜜雪兒和馮德萊恩在峰會後的新聞發佈會現場。(來源於蜜雪兒社交媒體)這次會見是在疫情背景下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同樣憂心忡忡:疫情衝擊下的世界正在深刻變化,面臨更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習主席鮮明提出: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主張什麼、反對什麼、合作什麼,具有世界意義。
欧盟为成员国运送医疗物资和设备。(总台央视记者马瑾瑾提供)
歐盟為成員國運送醫療物資和設備。(總臺央視記者馬瑾瑾提供)

中歐合作怎麼辦?習近平這樣主張

習主席首次在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歐盟領導人,是七年前的2013年。他當時提出: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欧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均位于布鲁塞尔,所以它有“欧洲首都”的美誉。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在歐盟的四個主要機构中,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均位於布魯塞爾,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後疫情時代”的中歐合作如何推進?習主席在這次會見時說,中歐關係也要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對於7年前的中國主張,他作了新的闡述。中歐要做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的兩大力量。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將進一步深化衝突、加劇衝突。中國是最大的开发中国家,歐盟是最大的已開發國家聯合體。中歐加强在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能够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揮關鍵性作用。

6月5日,满载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在浙江义乌西站启程,经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6月5日,滿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在浙江義烏西站啟程,經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前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中歐要做推動全球發展繁榮的兩大市場。習主席訪問歐盟總部時曾提出,要使中國和歐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疫情發生後,中歐兩大經濟體更應該發揮世界經濟“雙引擎”作用,拉動世界經濟復蘇。雙方在會見中表示,要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爭取儘快達成這一協定。
5月27日,200辆金龙客车从厦门码头启航前往塞浦路斯,这一单创下了中国客车出口欧州单笔数量最大的新纪录。
5月27日,200輛金龍客車從廈門碼頭啟航前往賽普勒斯,這一單創下了中國客車出口歐州單筆數量最大的新紀錄。中歐要做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兩大文明。習主席重申,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站在多邊主義一邊,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歐盟領導人在會見中表示,歐方堅持多邊主義,願同中方在聯合國等框架內就重大問題加强協調合作。
比利时本月15日起向欧盟和申根区国家以及英国恢复开放边境,布鲁塞尔机场恢复客运活动。

比利時本月15日起向歐盟和申根區國家以及英國恢復開放邊境,布魯塞爾機場恢復客運活動。

世界影響力怎麼打造?習近平這樣展望

在這次會見中,習近平提出,要打造更具世界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畧夥伴關係。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45周年。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外交關係。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畧夥伴關係。2014年4月,作為首位訪問歐盟總部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時首次提出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总部所在地——贝雷蒙大楼。
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所在地——貝雷蒙大樓。在22日的會見中,習主席提出,願同兩位主席保持密切溝通,推進中歐一系列重大政治議程,推動中歐關係邁上新臺階。今年下半年,德國將輪任歐盟主席國。6月3日晚,習主席在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時提到,中德、中歐之間正在商談一系列重大政治交往議程,中方願同德方、歐方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確保這些活動取得成功。在22日晚的會見中,兩位歐盟領導人同樣表示,歐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動歐中商定的重大政治議程取得成功。

6月7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HMM阿尔赫西拉斯”号首次抵达德国汉堡港。
6月7日,全球最大集裝箱船“HMM阿爾赫西拉斯”號首次抵達德國漢堡港。可以預見,中歐間重大政治議程將推動中歐全面戰畧夥伴關係更具世界影響力,也為陰霾中的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習主席曾說,中國和歐洲雖然遠隔萬裏,但都生活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之內,生活息息相關。當前,中歐都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歐都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中歐攜手,征途壯闊。

COVID-19處理法的正面和反面:氯喹/羥基氯喹是潜在希望?

如果昨天我們看到Dexametasona已經成為Covid-19(病媒控制)中一些最嚴重病例的潜在希望,那麼今天,我們應該談論一個曾經是大漏氣的氣球:氯喹/羥基氯喹,這兩種相關的化合物,在這一大流行病中已經談論了這麼多,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有什麼好留戀的

對於那些只需摘要就可以理解的人來說,下麵是:沒有可靠的資料表明氯喹對雞尾酒有任何好處。絕大多數專家堅持認為,這是一個已經結案的案子,應該集中精力研究其他藥物,氯喹應該永遠放弃尋找非典-COV-2冠狀動脈病治療方法的研究,回到它一直呆的地方,預防和治療瘧疾,减少某些自我免疫疾病,如狼瘡和風濕性關節炎。

氯喹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他的祖母是一棵樹的皮,秘魯土著人用它來對抗一種可能被稱為瘧疾的野性。在19世紀,礦殼的活性開始,即奎寧被隔絕。今天,我們知道奎寧,特別是它是一種化合物,它使奎寧的味道苦澀,並負責在一些夜間場所的黑光下,使其看起來美麗的天空藍色,因為奎寧是紫外線下的螢光燈。

1934年,發現了一種類似氯喹的化合物,其副作用低於該化合物。瘧疾是一種人類疾病,由稱為惡性瘧原蟲的單細胞原生生物的五種物種造成。然而,其中最致命的一種,也是非洲最典型的一種,即P.Falciparum,很快就開始出現氯喹抗藥性。現時,惡性瘧原蟲瘧疾是通過其他替代藥物來預防和治療的,但在世界某些地區仍在使用氯喹,不論是以拜爾氏劑為標誌還是以一般管道使用。

氯喹的主要作用是干擾稱為疫苗和細細胞細胞的內部膽囊的運作,這些細胞作為工廠、倉庫、垃圾場或細胞內運輸工具運作。讓我們記住,瘧疾的增殖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個基本上與我們的細胞相同的細胞。囙此,必須在嚴格的醫療控制下並極為謹慎地使用氯喹,因為它對我們的細胞也是有毒的,而我們的細胞與寄生蟲一樣依賴於膽囊的販運。

這種對膽鹼貿易的干擾也使氯喹成為一種抗病毒劑,因為病毒利用我們自己細胞的膽囊侵入和繁殖。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發現,氯喹可以顯示某些類型的病毒的活動,如弗拉維烏斯,逆轉錄病毒和冠狀病毒。2010年,人們還注意到,氯喹有助於鋅金屬進入細胞,而鋅反過來又阻斷了含有某些病毒的酶,以處理其基因資料,稱為RNA的聚合酶。對氯喹的這種額外影響敏感的病毒包括Arterivirus和…冠狀病毒。

最後,氯喹還顯示出某些輕微的免疫抑制作用,導致它被用於某些自我免疫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和狼瘡。正如我們昨天所看到的,一些病毒感染導致免疫機能過剩,危及生命,可通過諸如Dexametasona之類的免疫抑制劑來治療。在觀察到的病毒感染中,有冠狀動脈感染。更具體地說,是SARS-COV-2冠狀動脈導致了絞痛。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氯喹作為一種可能的藥物來測試呢?氯喹甚至在踏上賽道之前就被認為是一匹獲勝的馬:所有迹象都表明,這一傳統藥物除了在全世界廉價和可獲得外,還可以成為防治這一流行病的巨大希望。更糟糕的是,早在2月4日,新冠狀動脈還沒有確定的名稱,似乎是中國的一個遙遠的問題,在中國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氯喹可以在試管內抑制病毒。這些結果後來得到氫氯喹的證實,氫氯喹是一種副作用較小的衍生物,已開始成為最佳選擇。

此後不久,中國當局報告說,氯喹在非隨機臨床試驗中證明是有效的,從而推動了中國的進一步研究。3月16日,三名中國研究人員在《生物科學趨勢》雜誌上發表了一封簡短的信,報告了100名病人使用氯喹的有利結果,但沒有提供詳細數據。

就在3月16日,當馬賽大學的法國傳染病醫生迪迪埃·拉烏爾,他在互聯網上發表了一部錄影帶和一個Power Point,在一次有20名病人參加的試驗中宣佈羥基氯喹(主要是結合氮丙黴素)的陽性結果。Raoult等人的研究報告將於3月20日在《國際反導彈機構雜志》上正式發表。

然後,氯喹(羥基)的路徑被分為兩個不同的軌道。一方面,福斯媒體對拉烏爾研究的廣泛報導,他是一比特著名的歐洲專家,曾治療過雞尾酒,但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公開認可使用這一研究後,全球瘋狂地爆發了。全世界的人都去清理氯喹藥房了在美國,一名男子死亡,他的妻子住院治療嚴重,當時他們都服用含氯喹的水族館衛生用品。

但是,在科學界,反應是非常不同的:大量的責備。只有20個病人的研究不是隨機的沒有安慰劑,也沒有為其他醫院的病人提供檢查,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檢查。數據不完整或有問題。

Barbacid的癌症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想像一下,一個氣候科學家小組正在建立一個氣候變化計算類比模型。科學家們將他們的模型用於工作,並規定了一個條件:明天上午9點,地球上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都將停止。在進行類比之後,其結果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不僅得到扭轉,今後幾十年全球變暖的威脅也消失了(這只是一個假設的例子)。

當然,科學家們認為,結果可能是積極的,因為他們正在處理根源問題,但事實證明,結果甚至比他們所懷疑的更為驚人。然而,這只是一個類比;沒有任何人道的辦法可以確保溫室氣體排放在明天9點停止。即使有可能,附帶損害也將超過利潤:我們將沒有運輸、能源、通訊、貿易、工業、農業……工作場所將被清空,工廠將停止,商店將沒有食物,我們將沒有電力、電話和互聯網。這將是一個啟示,一個文明的崩潰。

這一假想的案例可以作為一個例子,說明Mariano Barbacid研究小組所取得的成就,該小組昨天在國家腫瘤研究中心(CNIO)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作了介紹。Barbacid及其合作者開發了一個胰腺癌類比模型,只是這不是一個算灋,而是老鼠的生物模型。然後,他們對他們的模型施加了一個嚴格的條件,即取消某些癌症基因,研究人員希望這些基因停止活動,可以扭轉癌症行程。結果超過了他們的期望,在一些情况下,完全治癒。

但是,這只是一種類比,即使在癌症患者中有可能使這些基因無效的情况下,副作用將比疾病本身更為嚴重,因為這些基因在生物體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新聞發佈會上,Barbacid堅持認為,其在癌症細胞上公佈的新結果不應給癌症患者帶來虛假的希望,媒體也反映了這一點。但也有人說,在大約五年的時間裏,可以為人類提供治療。只是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治療方法

在癌症研究中心,病人家屬打來的電話並不罕見,他們痛苦地破裂,希望抓住任何一線希望,願意接受任何可能的治療,無論這種治療是試驗性的還是危險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治療需要幾年時間進行臨床試驗。沒有任何新藥,只有一種可能的戰畧,一種方法的迹象,這是而且將永遠是完全不適用於人類的。

但是,Barbacid的調查當然帶來了非常寶貴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完全减少乳腺癌,這是在一個試驗模型中首次實現的;迄今為止,在胰腺癌模型中,只實現了臨時轉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帶有人體腫瘤的移植小鼠的癌症過程實行了中止,因為我們物種的胰腺癌要比老鼠的基因改造模型複雜得多。

事實上,這是Barbacid研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數據;研究人員仍然不清楚為什麼人類腫瘤細胞對小鼠的基因變化如此敏感,為什麼毒性的影響比預期的小得多。

有趣的是,後一種情况似乎是由於對一種基因(c-raf)的抑制並沒有使這種酶在細胞生存所必需的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失效,而使用抑制這種酶的藥物就是這種情況。這表明,當這種基因被抑制時,對小鼠的有益影響並不是由這種酶活性來衡量的,而是由C-RAF的其他功能來衡量的,後者仍然是一個謎,它揭示了在分子癌症機制方面還有許多尚待瞭解的情况。

如果能够在人身上複製後一種效果,將為今後的治療開闢新的途徑。但是,如何實現這種有選擇性的抑制,使正常細胞的功能無害,這一挑戰仍然存在。這意味著不僅要獲得適當的製劑或藥物,而且要製定一項針對腫瘤的具體行動戰畧。

目前正在測試諸如免疫療法或光育種(光控制基因功能)等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實現這種特定的作用。像Barbacid這樣的研究可以在基因上畫出平衡,在這些基因中,需要運用這些新技術來抑制腫瘤的擴散憤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已經走了一段路。

美中之間 日本如何做到「八方美人」

安倍

作者為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

日本共同社在本月7日的一則報導,內容有關日本政府曾被諮詢是否加入美國、英國等嚴厲批評中國在香港建立國家安全法律制度的聯合聲明,而日本政府表示拒絕。在這則新聞報導之後,引發許多的爭議與討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也是日本政府的官方發言人,8日在記者會上回答日本媒體記者的詢問時,對上述新聞報導內容予以否認,且重申,當中國通過香港國安法後,日本在第一時間透過他和外相茂木敏充表達深切憂慮,並召見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等方式,直接向中國高層和國際社會明確表達日本強烈的立場,美英等國也對日本的應對表示肯定,沒有所謂的「失望」之說。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表示,日本政府將主導七大工業化國家(G7)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聲明,對「香港國安法」表達憂慮和不安。安倍首相的發言,顯然是希望可以化解外界的質疑。

然而,面對國際局勢出現愈來愈多的新聞報導,類似「美中競爭」、「新冷戰」、「戰略競爭」等內容,日本面對「印太同盟」與「中國夢」的戰略選擇,的確很難做到「八方美人」,也就是難以「面面俱到」。

日本知名學者白石隆,這位長期在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任教的學者,也長期擔任日本政府在外交、經貿與科技發展政策等領域的諮詢顧問的學者,日前在「中央公論」雜誌發表的文章,銳利且深刻地分析日本政治外交在面臨這種矛盾情境的艱難選擇。

白石隆教授在文章中以「日本在亞洲」與「德國在歐洲」來做為比較。二次大戰結束後的德國,因為戰敗的緣故,德國被分割為東德與西德,西德更成為美蘇冷戰對立的最前沿國家。西德於是採取:為確保國防安全而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以及以強調「我們都是歐洲人」來迴避「(德國的)民族主義」,德國與法國進行和解與結盟,共同推動歐盟整合。透過「北約」與「歐盟」來作為德國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當冷戰結束,德國統一之後,隨著歐盟東擴,德國已經不再是美蘇對立的最前沿國家,國防安全的壓力大幅降低。擁有強勢經濟力量的德國,被美國不斷施壓與要求應增加軍事支出費用,歐盟其他國家更強烈希望德國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以支援限於經濟困境的歐盟會員國,這些外壓卻讓德國民眾逐漸降低對北約與歐盟的支持,因為德國民眾不願意因此而犧牲國內的經濟繁榮與社會安全。

至於在亞洲的日本,同樣也是二次大戰的戰敗國,日本國土沒有被分割佔領,日本也不是冷戰對立的最前沿國家,亞洲也沒有形成類似北約的集體安全組織,日本的國防安全主要是依賴美國提供的核武保護傘以及駐日美軍的威嚇力量;在冷戰時期的亞洲,更沒有區域性經濟整合機制。

當冷戰結束之後,亞太地區出現區域經濟整合的討論機制,再加上日本、南韓、中國沿海省份、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區域已經建立了區域性跨國生產分工體制,並且帶動該區域與相關國家快速的經濟成長。

只是,隨著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且成為「世界工廠」之後,亞太區域整合的性質出現質變,原本是「美國(加上歐盟)─日本─亞洲其他國家(包含中國)」三角貿易結構,在本世紀初期轉變成「美國(加上歐盟)─中國─亞洲其他國家(包含日本)」三角貿易結構。問題是,由於亞洲區域依舊欠缺區域性集體安全組織或相關的機制安排,經濟議題與安保課題出現緊張衝突關係。

中國雖然融入亞洲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整合,但是中國不在美國所領導與設計的亞太區域安全機制之內,因為美國在亞太區域建立的安保機制是以美國與個別國家,例如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以雙邊架構為主,建構出「輻射式」(hub-and-spokes)區域性安保架構。中國不在此安保架構之內,日本成為美中對抗的最前沿國家,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日本應該如何因應?或者亞洲國家如何因應日益增強的美中對抗局勢?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個不同的交易「成本─效益」選項的選擇課題。然而,正如最近爆發的「COVID-19」全球疫情,為何爆發?如何擴散?未來有何演變?甚至何時結束(或永遠無法結束)?政治領導者如何因應這種危機?面對這種「不明之未知情勢(unknown unknowns)」,政治領導者如果不小心做出錯誤的選擇,很容易導致民眾失去對政府的信心。因此,慎選政治領導人是很重要的,政治領導人的謹慎決策更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