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爆龍」事故發生於上月廿四日,連接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面連接路項目,一條興建中的海底隧道內,其中一條行內稱為cross passage(小隧道)的連接管道出現裂縫,導致大量泥水湧入。從本報獲得的短片可見,泥水有如噴泉般橫向激射進隧道內,並不斷噴向附近的工程設備,地面亦慢慢出現積水。
疑未準確評估土質 施工欠佳
工程人員當時被「爆龍」的奇景嚇了一跳,立即設法堵截泥水及緊急修補管道裂縫。據了解,工人在噴水數十秒後終控制「災情」,否則水淹隧道有機會造成人命傷亡,後果不堪設想。工程人員其後以凍土法將液態氮灌進隧道附近的泥土,令地下水凝結成冰,以免再有地下水湧入隧道。
知情人士質疑今次事故是因動工前未有準確評估附近的土質,加上趕工下施工質量欠佳所致,「隧道附近的泥土要用水泥灌漿,等到凝固變硬先可鑽挖,如果凝固時間唔夠,就阻擋唔到地下水。隧道管片硬度唔夠,裝嵌後亦會有崩裂,地下水就會滲入。」
路署:防水工程未完偶有滲水
路政署接獲本報查詢後證實「爆龍」事件,表示根據該署委聘的顧問公司駐工地工程師報告,上述工程的一條連接通道旁尚未完成永久防水工程的位置,出現「地下水進入」的情況,承建商已按既定程序,立即作出防漏處理及清除積水,強調事件中無人受傷,亦未對工程質量或設備構成影響或引致任何延誤。該署指曾聯同駐工地工程師及承建商到現場視察,確定工地環境安全,工程如常進行,更「死撐」指海底隧道於建造期間,尤其在永久防水工程未完成之前,地下水滲入隧道內的情況偶有出現。
倘海水淹工地 全隧道勢報廢
前土力工程處處長陳健碩指出,據他了解,涉事隧道位置以沙質土為主,含水量較高,施工過程中容易有地下水滲入管道內,因此要做好防漏工作。他指出,由於事發位置未完成永久防水工程,因此較易出現地下水滲水情況,最重要是及時補救並做好日後的防水工程,否則通車後才「爆龍」便會相當嚴重。他又指幸好今次管道裂口碰上的只是局部含水層,如果是源源不絕的海水,整條隧道可能被淹沒報廢。
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則擔心同類的工程事故會陸續有來,「真係好令人擔心,趕工之下好多地方未必做足,危機一路存在,監督部門要做好啲預防措施,唔好到出事先嚟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