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你有没有一种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几个字就觉得很厉害,但是看到“行为经济学”就懵了的感觉?
其实,想要假装和新一届诺奖得主很熟并不难,但首先你需要的是了解以下这几件事。
其实,他是个演员……
首先你要知道,泰勒教授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74年获得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泰勒教授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是行为金融学奠基者之一。
作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表现的却有点“另类”。HBR-China近期的报道中就指出,作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驱,他总是盯着经济学中的悖论和反常现象,然后开创性地将经济学与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解读。
同时,他的合作伙伴也来自各个领域,包括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法学教授、奥巴马政府信息与管制事务办公室主任卡斯·桑斯坦,还有《信息愈灵 买家愈精》的另一位作者——哈佛大学智囊机构ideas42副总裁威尔·塔克。
此外,老爷子还出演过电影《大空头》。在电影中,他解释了“热手谬误”,即一个已经在随机性选择中经历了成功的人未来会更有机会获得成功。不过后来有记者,这个理论对特朗普适用吗?泰勒教授表示,“我认为,我的好莱坞生涯对我获得诺贝尔奖有所帮助。至于特朗普总统,我想他还是去好好地看这部好电影好了。”
经济学家应不应该捡起地上的十美元?
作为被诺奖所肯定的成就,行为经济学步入了大家的视野。
据了解,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类的理性、自私和趋利避害等心理如何影响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泰勒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制力”所引发的后果。
作为提出“有限理性”概念的泰勒就曾以身试法。
他去芝加哥大学求职时候,面试完经济学们同仁们送他出来,结果在停车场看到地上有20美元,泰勒毫不犹豫捡起来,结果大家都哈哈大笑:这是一场故意的测试。
这个场景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很反讽:按照芝加哥学派的名言,如果地上有钞票经济学家也不会捡。
因为如果是真的,别人一定早就捡起来了而等不到你来捡。好在这个小插曲最终并未影响泰勒在芝加哥大学求职。
不过这些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恰恰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如果你丢了音乐会的门票还会再买吗?
还有心理账户理论。
1980年,泰勒教授第一个提出了心理账户(Mental Accouting)的概念与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不仅有对物品分门别类的习惯,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一样会将它们各自归类,区别对待,在头脑中为他们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这种做法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因此人们通常感觉不到心理账户对自己的影响。但人们如何将收入和支出归类,却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决策。
比如,你提前买了一张价值800元的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门票。在准备从家里出发去国家大剧院的时候,发现门票丢了。即使现场仍然可以再花800元买到同样的票。但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会再购买。
但是,如果你并没有提前买票,而是在从家里出发去国家大剧院的时候,发现钱包里有一张800元的华联购物卡丢了,你还会继续去国家大剧院掏钱买票听音乐会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就是心理账户理论。
在我们心里,音乐会门票800元和购物卡800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代表娱乐预算,丢了之后再花钱就意味着超支,相当于1600元购买了一张音乐会门票。而后者是购物卡,虽然它丢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娱乐预算,我们仍可以继续花钱买票听音乐会。同样是丢了800元钱,但却出现了不同的消费决定。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隐形账户: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花多少钱,如何分配预算,如何管理收支,大体上总要在心中做一番平衡规划。
当人们把一个账户里的钱花光了的时候,他们就不太可能再去动用其他账户里的资金,因为这样做打破了账户之间的独立和稳定性,这会让人感到不安。
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融合的泰勒教授花钱理性吗?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结果后也公示了,今年的经济学诺奖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获奖后,有人问泰勒教授怎么花这笔钱,72岁的泰勒教授很幽默的回应:“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