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2日的北約峰會,對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無疑是失望的。雖然烏克蘭從北約和G7國家手中得到了不少軍備援助以及長期軍事援助的保證,但其加入北約之路卻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為何加入北約對烏克蘭而言那麼重要?
這不是一個戰爭的問題。此刻的烏軍反攻進展遠遠比預期慢,最終能否打出可觀的戰果,偶然因素太多,無論烏克蘭、北約國家,還是俄羅斯,對此都沒有任何把握。
但長遠來看,即使烏克蘭的反攻慘淡收場,又或者俄烏戰爭最終還是要烏克蘭「以土地換取和平」,一張北約的「入場券」始終是烏克蘭避免他國再次犯境的長治久安之法。因此,如果北約願意在今天就確切承諾烏克蘭在停火之後可馬上加入北約,又或者向烏克蘭正式提出條件式的加入北約邀請(按:條件是停火),就算這場戰爭(在某個意義之下)打敗了,烏克蘭也甘願接受結果。
這也解釋了為何澤連斯基剛剛得知北約無意給予確切承諾之後會馬上嚴詞公開痛斥。
拜登的「偷換概念」
此刻談論烏克蘭加入北約,有兩重意義需要仔細區分。一是烏克蘭馬上加入北約,不管戰火是否持續;二是烏克蘭必定在停戰之後加入北約。對於這個區別,澤連斯基多次作出區分:烏克蘭要求的不是此刻的北約成員地位(按:大家也知道這等同於北約向俄羅斯宣戰),而是此刻就獲得邀請在停戰後加入北約。
但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還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都在故意「偷換概念」,將兩者混為一談。
7月12日,潭連斯基和拜登進入雙邊會談。(Reuters)
在出發到歐洲之前的CNN訪問中,拜登稱,「我們有決心要守護北約的每吋土地……如果戰爭正在進行,我們全都進入戰爭,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我們將會跟俄羅斯進入戰爭。」但這種說法只能解釋烏克蘭此刻不能加入北約,卻未能回應為何烏克蘭此刻不能獲得戰後加入北約的確切承諾。
在峰會進行期間,沙利文亦向CNN表示,大家都必須面對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那就是容許烏克蘭加入北約,「意味着跟俄羅斯發生戰爭」。此等說詞同樣沒有回應烏克蘭的真正要求。
拜登和沙利文的說法,聽在一般大眾的耳中,看似非常合理:北約當然要盡一切辦法避免跟俄羅斯開戰。因此,他們否決烏克蘭戰後加入北約的決定,看起來也就變得合理。但這只是「偷換概念」之後的結果。
對於「此刻加入」跟「此刻承諾未來加入」的區別,拜登和沙利文當然是了然於胸的。因此,他們的「偷換概念」絕對是故意之為,目的就是不要把事情說得太確定,留下空間在未來談判中以「烏克蘭加入北約與否」作為換取俄羅斯停火又或者烏克蘭交出土地的可用條件之一。
他們心中用以取代「北約保護傘」的,就是武裝烏克蘭自保的所謂「以色列模式」。這種趨向在G7發表的援烏聯合聲明中表露無遺。
7月12日,澤連斯基與G7國家領袖和歐盟領袖合照。G7發表援烏聯合聲明,列出各種海陸空軍備的安全援助,並表明會支援烏克蘭發展其國防工業、訓練烏克蘭士兵、提供情報分享和合作,並支持網絡防衛等等。各國將會各自以「具體、雙邊、長期」的方式進一步確立其具體行動。(Reuters)
問題是,西方國家真的能武裝烏克蘭到一個讓它可以獨力打敗俄軍的地步嗎?
歷史重演?
雖然澤連斯基在峰會之後堅稱烏克蘭最終加入北約「已經再沒有疑憂和模糊」,但很明顯,這次峰會的結果在不少烏克蘭人心中都會留下一種「歷史重演」的印象。
早在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中,烏克蘭得到了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的安全保證,換取其向俄羅斯交出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核武器。到2008年的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北約峰會,烏克蘭更獲得了「未來加入北約」的保證。
但兩者都沒有阻止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烏東分離戰爭,以至2022年的俄烏戰爭。今天來自西方的一系列長期軍援承諾會重蹈覆轍嗎?
對於美國當局的盤算,澤連斯基也是心中有數的。在峰會最後一天接受記者提問時,他就煞有介事地指出:「我確定拜登跟朔爾茨(按:德國總理)不會有任何背叛,但我仍然必須說,我們不會以任何地位交換任何我們的領土,即使這是只有人口只得一個老人家的一條小村莊。」
適逢其時,對於媒體有關「拜登幕後外交專員」、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Bill Burns)在瓦格納兵變後曾與俄方溝通的報道,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Sergey Naryshkin)12日公開確認此事。納雷什金稱他跟伯恩斯談了大約一個小時,除了兵變一事外,還「考慮到和討論到要如何處理烏克蘭」。
同時,納雷什金指出談判遲早會發生,因為任何衝突都會以談判作結,但談判的條件「還需要等時機成熟」。
將納雷什金與北約峰會的結果合而觀之,美國的盤算就漸漸清晰。如果烏克蘭能奇蹟般單純以武力將俄軍趕出全境,當然是最佳結果。但如果烏克蘭未能以武力結束領土被佔領的現況,將烏克蘭拒諸北約門外就是換取普京停戰的一個條件。苦戰一年多之後,一心脫離俄羅斯勢力影響的烏克蘭,最終也許只會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