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号称“不作恶”的谷歌在法国巴黎的总部突然遭到警方搜查。法国当局认为,谷歌公司欠税16亿欧元。作为一家拥有丰富避税经验的跨国公司,谷歌随即在声明中表示,该公司遵守法国的法律,将与当局充分合作,回答所有的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24日当天,法国发面派出了约一百名调查人员参加了搜查行动。其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楚谷歌位于爱尔兰的总部是否在法国有派驻机构,以及该公司是否通过瞒报在法国领土上的某些活动而逃避纳税责任,特别是企业税和增值税。
据悉,谷歌把几乎所有销售业务都转移至爱尔兰进行,以减少税费。但根据法国法律,若谷歌方面在法国与当地客户签订合约,谷歌必须向法国交税。
谷歌的避税方法搞不下去了?
逃税漏税现象在欧洲的跨国企业中愈演愈烈,为了抑制这种现象。欧盟在今年1月份,宣布将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击跨国企业逃税。欧盟经济与税务专员莫斯科维奇认为,由于跨国企业逃税,欧盟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这些资金原本可以用于公益事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却流失了;而且也加重欧盟和其他正规纳税企业负担。
英国也在今年决定向众多科技类大公司征收“谷歌税”,这个名字来自于法国的税目,是针对跨国公司征收巨大金额的“转移利润税”,以打击“全球一些利用复杂结构避税的大型企业。首当其冲的就是今年1月,谷歌向英国税收部门补交3%或为数1.3亿英镑的赋税。
英国财政部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称:“如果一家公司在英国进行大量的商业活动,却通过操纵国际税收规则将其国内营收转移至别国,企图逃避企业税收的话,那么这家公司将被征收其营收的25%作为合法缴税。”
今年3月,意大利方面也作出行动,他们今年3月,在对亚马逊进行逃税调查;查出谷歌公司在2009年-2013年间涉嫌逃税2.5亿欧元。为了与意大利税务部门达成和解,苹果公司不得不在2015年则支付了3.15亿欧元。
除上述“大佬”外,麦当劳、宜家、星巴克、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跨国巨头均涉嫌在欧洲利用非法会计手段逃税,这些公司被指在当地的营收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但却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纳税。
避税就用“爱尔兰面包片”
Alphabet公司(Google母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为合法避税得意地说:“这样的资金运作才叫真正的资本主义。我对此毫无疑问,绝对支持。”
施密特所说的方法,是上世纪80年代,在全球初露头角的苹果公司实行的避税方式,叫“爱尔兰面包片”(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旨在为苹果在其海外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税务成本节省。它的主要避税路径为通过将苹果的海外业务利润经由爱尔兰→荷兰→爱尔兰→最终转至避税港——英属维尔京群岛。
这个方法被谷歌、亚马逊在内的多家美国大公司“学会”了。只不过把爱尔兰公司的控股权腾挪到避税天堂百慕大。
观察者网曾刊载盛立中文章《李嘉诚应该向苹果谷歌学避税》。文中指出,在不违一国税法的同时,“爱尔兰面包片”充分利用了国与国之间不同的税收制度(漏洞),环环相扣,技法娴熟,目的明确,途径合法,“合规性避税在道德上或有可议之处,法律上却没有什么显著问题。”
在华也曾偷税逃税
“不作恶”的谷歌也曾在中国栽跟头,只不过与谷歌在欧洲利用巧妙的会计方法转移财富、偷税漏税不同,这家公司在中国偷逃税的做法,被指责太笨。
2011年6月,《证券时报》曾爆出谷歌在华企业咕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构寻广告公司和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存在使用假发票、将无关费用如“按摩费”等列入成本、不按规定代扣代缴营业税等问题,涉及税款4000多万元。
一位会计师对《证券时报》分析,未按规定代扣代缴营业税,可能的情况是,谷歌中国往境外汇钱时,是以服务费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并没有帮境外子公司或母公司缴纳中国的税款。相对于“爱尔兰面包片”,谷歌在中国的偷逃税更加笨拙,“真正的国际避税要高明得多。”这位会计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