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仲介文章:從三個故事看美濫施關稅
連日來,美國政府單方面發動關稅戰,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濫施關稅,同時不斷升級對華關稅。美方這一行為,逆世界潮流而動,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中方不願打貿易戰,但中國政府也絕不會坐視中國人民的正當權益被損害剝奪。面對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以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手段,堅決反制並奉陪到底。

美濫施關稅,怎麼看、怎麼辦?從三則故事中,可汲取智慧和思考。
(一)
從盤古開天,到愚公移山,我國古代神話深刻體現中國人民的一種執著追求。 「女媧補天」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古代,天塌一塊,地裂深溝,世界陷入巨大災難。女媧不忍生靈受災,煉五色石補好天空,斬神鰲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積蘆灰以填地縫,萬靈始得以安居。危難之際盡顯英雄本色,風高浪急更見中流砥柱,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的精氣神。
歷經5000多年風雨洗禮,我們什麼難沒見過,什麼坎沒邁過?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我們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果決與勇氣,奪取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勝利。今天的環境、條件和那時相比已有很大不同,面對美方濫施關稅的亂拳、極限施壓的手段、壓服中國的妄想,中國人民不信邪、不怕壓,有信心、能力和底氣排除萬難、奪取勝利。
習近平主席強調:「70多年來,中國發展始終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中國經濟早已是一片大海,經得起風狂雨驟,抵得住個別國家的關稅衝擊。出口市場多元化成效顯著,國內市場緩衝空間廣闊,「出口轉內銷」政策堵點、卡點加快打通,內需市場的容納效應日益顯現……作為超大規模經濟體,我們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經濟企穩向好,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產業新創企業進步新模式新成果相湧現,各類生產力
上下同心,風雨同舟。我們有黨中央的強大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對貿易戰各種手段和衝擊早有預判,政策工具箱充實完善。對於貿易戰,做外貿的企業家說,「不怕,打過一次了,打不倒」。美國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很大程度上已可抵禦貿易行為帶來的衝擊」。
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長期以來,美方以各種手段不斷施壓,不僅沒有打垮我們,反而倒逼中國補上了發展短板、提升了經濟韌性。面對無理打壓,國產5G手機橫空出世,驚艷全球;面對技術封鎖,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不斷取得新突破;面對關稅遏制,中國持續拓寬與新興市場經貿合作,打開發展新空間…哪裡有壓力,哪裡就有動力。在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面前,任何“絆腳石”,都將被變成“墊腳石”;暴風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是“一飛沖天”的舞台。
霸凌者的邏輯就是欺軟怕硬,強者上“餐桌”,弱者進“菜單”。當今國際舞台上,面對各式各樣的霸道,越是委曲求全,就越會被「切香腸」。中國人民從不惹事,更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發抖,腰桿子不會彎。
(二)
古希臘神話中有個「潘朵拉魔盒」的故事。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類後,宙斯惱怒其挑戰神威,不僅將其綁縛在高加索山上,還設下一計,用禍害抵消天火帶給人類的幸福。宙斯命眾神造出“潘多拉”,將其送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做妻子。潘朵拉來到人間,打開宙斯贈送的寶盒,各種禍害被釋放。挑起關稅戰無異於打開「潘朵拉魔盒」。
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 1930年6月,美國政府不顧眾多商界人士和經濟學家反對,推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外國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引發全球貿易戰。結果,到1933年美國出口比1929年降低61%;從1929年到1934年,全球貿易額下降約66%。最後,美國於1934年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法》,大幅降低關稅,才解決了這場危機。
近年來,世界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各國都感受到壓力與衝擊,美國也不例外。從製造業收縮到財政赤字嚴重,從通膨高企到貧富分化加劇,美國政府不解決自身問題,反而一再渲染“貿易吃虧論”,妄圖用關稅戰轉移國內矛盾,用霸權邏輯施壓各國來獲利。歷史告訴世人,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不敢面對問題,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一篇文章指出:美國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威脅之一。
國與國之間的商品交換,建立在各自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無論大小,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贏者全拿」。國際貿易基於你情我願,「恩賜論」「吃虧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濫施關稅只會害人害己。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中間品貿易佔比已從2000年的40%升至2022年的58%。有預測表明,美國單方面加徵關稅每年導致全球貿易損失超過1600億美元。這一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嚴重衝擊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製造巨大混亂和不確定性,引發多國資本市場巨震,加大全球經濟衰退機率,造成「信心危機」。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近日表示,由於關稅措施,美國目前可能正朝著經濟衰退的方向發展,可能導致約200萬美國人失業。近期,高盛、瑞銀、花旗等機構紛紛下調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大幅調高美國經濟衰退機率,巴克萊銀行甚至預估美國2025年GDP將萎縮。
習近平主席強調:「打關稅戰沒有贏家,同世界作對,將孤立自己。」吹熄別人的燈,不會讓自己更光明。抱持以鄰為壑的做法、零和博弈的思路、孤芳自賞的傲慢,是不會有同行者的。美國政客在訪談中擔憂,關稅戰不僅提高成本,還會讓人「不能指望、不能相信美國」。冒天下之大不韙,極盡施壓、威脅和謳詐之能事,站在整個世界的對立面,結局只能是滑向自設的“關稅陷阱”,陷入“信任危機”。
一味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結果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苦心構築的“小院高牆”,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反而抬高美企成本,影響自身產業創新;恣意揮動的“制裁大棒”,反而傷害美國民眾,生活成本大幅抬高,導致抗議四起;運籌關稅“談判藝術”,反而讓傳統盟友體係出現“離心化”傾向,讓全球供應鏈加速“化”。 「我們不要這樣的美國!」近日美國遊行隊伍裡的呼聲,美國政客真該好好聽。
(三)
美國膾炙人口的童話作品《綠野仙蹤》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將桃樂絲捲入奧茲國。在重返家鄉的途中,她遇到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個渴望智慧的稻草人,一個渴望心靈的鐵皮伐木工,以及一個尋求勇氣的膽小獅子。他們攜手並肩,合力應戰,一次又一次戰勝了看似不可逾越的困境,並成功實現了各自的心願。
這一童話故事,道出了一個兒童皆知的基本道理:危機面前,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應對挑戰。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在這個問題上,人類付出過慘痛代價,殷鑑不遠。
前幾天,社群媒體上熱轉「一支鉛筆」的影片。畫面中,已故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手持鉛筆,透過分析製造一支簡單木製鉛筆的材料來源,解釋了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的好處。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也不是哪個人、哪個國家可以人為切斷的。
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問題,諸如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位落差、公平赤字等客觀存在,但這都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正視並設法解決,絕不能因噎廢食。在風險挑戰面前,大國要率先示範,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製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阻力搞得越大越好、全球化動力越小越好。
當美國濫施關稅時,一項「零關稅」政策尤其可貴——自去年12月1日起,中國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成為實施這一舉措的首個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主要經濟體。 「零關稅」帶來了什麼?是中國消費者以更低價格享受寮國天然橡膠、坦尚尼亞的蜂蜜、馬達加斯加的羊肉等,是推動相關國家的產業發展、增進當地的民生福祉。互惠互利,減少全球發展不平衡,這是中國擔當。
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贊,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日子回報。
普惠包容、互利共贏是人間正道,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正是互利共贏。美國企業在華擁有巨大利益,超過7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對華出口支撐了美國國內93萬個就業機會。 「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歷史的宿命,遏制中國不明智、不可取,更不會得逞。當下中美兩國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只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能為世界注入確定性、提供正能量。
歷史是由勇敢者創造的。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各國攜手並肩、同舟共濟,才能共渡難關、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