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結束

耶倫結束訪華新聞發佈會,到三裡屯京A精釀喝啤酒

4月8日下午5點半左右,美國財長耶倫結束新聞發佈會後,與美駐華大使伯恩斯一起,來到了位於三裡屯幸福村的京A精釀啤酒餐吧,停留了約30分鐘。至於網友關心的喝了什麼酒?耶倫選擇了“飛拳IPA”,伯恩斯選擇了“凸豪金皮爾森”。(北京商報記者翟楓瑞)

相關新聞

細節揭秘:耶倫此訪,談得怎麼樣?(玉淵譚天)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的訪華行程已經接近尾聲。

這次訪華,耶倫的行程格外豐富,既有官方會見,也有與經濟學家、大學師生的交流,還有跟美國企業的座談。

也有人注意到耶倫的美食愛好,一到廣州和北京兩地,她都先去吃了特色菜。相比於耶倫吃得怎麼樣,更多人關注的是,中美雙方談得怎麼樣。

在此訪出發前,耶倫發表了不少關於兩國合作的看法,談到現在,這些看法是否出現了變化?

譚主注意到,財政部副部長廖岷4月8日下午就耶倫訪華情况對外吹風並答媒體問,全面介紹了此次雙方會談的相關情况。

譚主還捕捉到了耶倫行程中的幾個細節,並在這中間看到了一些趨勢和訊號

耶倫這次訪華的時間,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耶倫訪華的消息是在中美元首通電話幾個小時後宣佈的。

在通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雙方要以相互尊重的管道加强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進合作,以負責的擔當加强國際協調。

對於中方的表態,拜登總統在通話中也有回應,他提到,願安排耶倫財長近期訪華,同中方加强對話溝通。

通話後,耶倫隨即啟程訪華,這體現的,是美方的重視

對此,中方也以禮相待

4月5日至6日,中美經貿雙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美財政部部長耶倫在廣州舉行多輪會談。

譚主瞭解到,雙方前前後後一共談了三輪,既有大範圍會談,也有小範圍會談,還有一對一的會談。

交流延續雙方此前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的良好互動。

具體到這次交流的共識成果,譚主注意到新聞通稿中的表述是:

一致同意在中美經濟和金融工作組項下討論中美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金融穩定、永續金融、反洗錢合作等議題。

其中,“平衡增長”應該是經濟領域成果的“關鍵字”。

譚主也翻看了美方的新聞稿,美方對於“平衡增長”的表述是:

“……在中美經濟工作組的框架下,雙方將討論更加平衡的經濟增長及其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包括內需、投資政策、人口老齡化、財政問題和相關政策等問題……

可以看到,“平衡增長”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何理解“平衡”,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談起。

第一層維度,是穩定中美經濟關係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告訴譚主,中美兩國實現各自的經濟增長,都需要考慮內需、投資政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都有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內部結構的客觀要求。

中美經濟具有很强互補性,雙向貿易投資規模巨大,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但雙方都有各自的關切。在會談中,中方明確表達了對美方制裁限制中國企業、對華加征關稅、對華投資限制等措施的嚴重關切。

儘管這些議題並不好解决,但雙方持續保持經濟領域的溝通交流,就有了解决問題的基礎。

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關鍵問題,都將進入中美雙方可以坐下來、談起來的範疇。

第二層維度,是共同助力世界經濟的復蘇發展

熟悉國際經濟的金瑞庭告訴譚主,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的穩定錨,今年很多國際組織都在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同時,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市場都在預測美國即將進入降息週期,但美聯儲卻尚未採取實質性行動。

美聯儲之所以有些“扭扭捏捏”,除了控制國內通脹的考慮之外,客觀而言,降息會讓美元大量流出美國,這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不小波動。

在全球經濟處於脆弱復蘇的節點,中美一方面需要加強溝通,向市場傳遞更多確定性,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合作來為世界疫後復蘇發展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注入穩定性。

而金融領域的成果,則體現在另一方面的交流舉措當中——中美都提到,在中美金融工作組的框架下,雙方會加强金融穩定、永續金融、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交流合作

這些議題,在中美金融工作組的議程中不止一次出現。

值得關注的是,中美在二十國集團通路下也就永續金融議題持續保持交流合作。此次達成的共識無疑有助於促進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環境領域的挑戰。

譚主瞭解到,遵照雙方牽頭人訓示,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的第四次會議擬於4月中旬在美國華府召開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期間分別舉行,持續推進落實雙方達成的共識。

我們能看到,中美在經濟領域的交流合作,正在走深走實中美合作領域的拓寬,要勿以善小而不為

從這個角度出發,譚主捕捉到了耶倫此行在廣州老字型大小吃飯“筷子用得不錯”的細節,還發現了耶倫來北京後到老川辦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對這些細節,外媒也格外關注。美聯社、《紐約時報》、《國會山報》等美西方主流媒體,都有引用。《華盛頓郵報》還專門寫了一整篇報導來解讀。

這些美國媒體都或多或少提到,這些交流的暖意,也難掩籠罩在中美關係上的陰霾。對此,譚主也想明確告訴美國媒體,透過這些交往的細節,我們更想說的是:

更加全面立體地瞭解中國,有助於擺正美國的世界觀、中國觀,中美關係觀。我們對交流樂見其成,並不等於我們默許和接受對中國的遏制打壓。

譚主瞭解到,在會談當中,中方多次向耶倫闡明了關切。覈心關切之一,就是此訪前,美方提出的“產能過剩”,在此次中美經貿牽頭人的溝通中,中方對此作出了充分回應

就在訪華前幾天,耶倫在演講中表示,中國正在向全球輸出“過剩產能”。耶倫的說法是,中國政府的“扶持”使得中國企業能以更低的價格將產品出口到國外,這損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的利益。

耶倫是在美國一家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工廠發表的演講,這家製造商由於缺乏市場競爭力而在2017年時申請破產。今年春天,這家製造商將重新開始生產。

它能重新開張的原因,正是美國政府的扶持——根據拜登政府推出的《通脹削减法案》的內容,無論是實體還是個人,安裝光伏系統可以享受高達30%的稅收減免。在此基礎之上,美國財政部也推出一項政策——使用美國國產的太陽能電池板的項目,還能再申請10%的稅收抵免

所以,拜登政府指摘中國“產能過剩”的出發點就透著“尷尬”

一面說中國新能源產業靠政府扶持導致了產能過剩,一面不斷推出產業政策扶持本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於美國的這種行動,《紐約時報》引用專家評論諷刺道,美方的指責無異於“Do as I say,not as I do”。

這是一句經典英文俗語,意思是,照我說的做,但別管我怎麼做。

如果出發點是錯誤的,就不可能得到什麼理想的結果。對“產能過剩”這樣的錯誤認識,國務院總理李强在會見耶倫時就明確指出:

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

產能過剩,不能從地區國家來看,要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全球的供需數據。

從全球視野出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是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製造業向著綠色化方向轉型過程中蓬勃發展的。

美國也在探索綠色化轉型,事實上,應對氣候變化也是耶倫工作範疇的一部分。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將對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會囙此受益。

美方不僅在新能源領域同中國合作時畏手畏脚,還在抹黑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樣的做法,在傷害美國自身的利益。

美方需要學會正確看待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問題——不僅要看中國自己的市場需求有多大,更要看全球市場的需求又有多大。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

這組數據說明的是,全球對中國電動車的需求有多强烈。

實際上,耶倫此訪第一站廣東,就是新能源汽車大省。在這裡,耶倫能看到的,恐怕不是什麼過剩產能,而是真正的優質產能。

廣東的新能源汽車智慧生態工廠,每53秒便能下線一台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評選,這裡是唯一在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水准層面入選“燈塔工廠”的新能源汽車工廠。

綠色經濟也是美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從這個角度講,也就不難理解,耶倫為何會在廣州明確表示,反對中美“脫鉤”。並且,她的原話語氣非常强烈,說的是“拜登總統和我都堅決反對美國應與中國‘脫鉤’的觀點”。

這句話本身並不新鮮,反對“脫鉤”一直是拜登政府“六不一無意”的組成部分。在廣州,耶倫提到了對美國企業在華經營的支持。

從拜登幾天前說的一句話,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美國的轉變:

“……美國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其先進科技不被用於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同時不會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

相比以往的强硬,美國的“調門兒”變低了一些,新增了“不會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的表述。

“採取必要措施”和“不會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其本質上就是衝突的——既要限制中國的高新技術發展,又不想過度衝擊和中國的貿易及投資。

這種“魚與熊掌想要兼得”的想法,帶有“實用主義”的色彩,在操作中也沒那麼容易。

最近,彼得森經濟研究所一項研究就指出,在中美之間設定投資和貿易限制,反而會拉低美國公司自己的科技水准。具體來看,受影響的領域包括納米級資料和製造、合成生物學等。

美國應該很清楚:

如果美方願意開展互利合作,共亯發展紅利,中方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將“舊金山願景”轉為“實景”,在每一次中美互動中,中方都是這樣做的。

每一次談,中方的目標都會更清晰,發展的脚步也更堅定,這就是我們談的意義。而對於美方而言,美方應該要做更多,才能讓自己的訪華之旅不虛此行。期待四月中旬雙方在華府的下一輪溝通。

中國單方面「善意與克制」時代結束了︱專家有話說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逸語道破。今天討論一下最近的熱點問題,我國基於國家安全,對兩種稀有的半導體材料,鎵和鍺進行了出口管制。我國曾在稀土領域有類似的舉措,這次的舉措和之前有何區別?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

這次,中國給出了詳細的管制說明、管制類目,且管制對象鎵和鍺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具有產能優勢的材料。這兩種材料用途廣泛,不僅涉及民用,還涉及軍用。本次的出口管制所具有的重要意涵,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第一,這是2018年美國啟動對華關稅戰以來,中方在一定程度上對標美國制裁、長臂管轄的政策工具,所進行的正式反制。本次出口管制,在產業鏈上真正動用了中國的比較優勢,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優勢武器化。

第二,目前看來,本次出口管制的效果清晰顯著。美國商務部罕見地在新聞稿中對此喊出了堅決反對,這傳遞的信息是,本次管制擊中了美國的薄弱環節。

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美戰略博弈競爭的特點。所謂的產業「卡脖子」,或高技術領域「卡脖子」,究竟卡在什麼地方?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在生產技術方面,這兩種半導體材料的製造並不存在問題,但是競爭是要求以穩定產能持續供應,雙方競爭的是不同的國家在關鍵節點上的不可替代性。

對於中國來說,只要確保從現在開始,到可預見的未來,歐美國家無法在實體利益大量受損之前,迅速實現可替代性的產能以代替中國的產出,那麼這種制裁作為武器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在很短的時間內,歐美就達成了替代性能力,那麼中國的反制措施就失效了。

這個邏輯在天然氣方面已經有案例。去年,北溪(Nord Stream)管道被炸毀。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考慮到歐洲對天然氣的高度依賴,俄羅斯將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作為施壓手段成為可能。

但是在北溪管道被炸毀之後,另一條波羅的海管道(Baltic Pipe)就立刻投入了運行。這條管道從丹麥方向,經過挪威到波蘭,把原來5條管道拼成一起,構建了一個系統,能夠把北海的天然氣運到波蘭,再從波蘭向歐洲進行分發。新管道的體量大致是被炸毀的北溪管道運送量的87%,基本上可以實現同量替代。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歐洲事實上沒有因為北溪管道被炸毀,而遭遇天然氣供應短缺。相反,它得以近乎永久性地斷絕了俄羅斯跟德國的強化天然氣能源合作。北溪管道被炸毀,反而提升了德國在天然氣領域的權力以及在歐洲事務的影響力,德國一躍成為中歐的天然氣樞紐。這就是能源制裁作為一種武器及其被中立化的經典案例。

如果歐美要對這兩種半導體原材料等效替代,需要從原材料的處理到初級產品的提煉,以經濟上可承受的成本在短期內建立完整產業體系。換言之,歐美需要有相應的關鍵基礎設施能力,需要有大規模替代型戰略產業建設的政策能力,能夠實現與中國同樣穩定的產能,替代中國向全球輸出。如果歐美能夠做到,就可以有效對沖中國制裁;如果歐美做不到,就會感受到中國制裁的威力。

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管制還未完全生效,但中國本次制裁所形成的心理衝擊和戰略震懾,效果清晰直接。這兩種材料在先進半導體工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全球產業鏈實踐當中,中國是關鍵性實踐節點。如果制裁一旦生效,擾亂全球產業鏈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對於從業者而言非常清晰。這可以視作中美戰略博弈進入到新階段的重大標誌。

第三,制裁的時間節點。中國宣布採取反制措施,時間節點放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對中國進行訪問之前。在過去的中美戰略博弈中,形成了某種顯著套路或風格,中美雙方各有特點。

中方溫和、理性、克制,堅定捍衛自身國家利益。但實事求是地說,中方在實質性措施落實較少。尤其是當雙方重要官員即將會晤,通過磋商解決雙方共同問題時,中方一般傾向於為會談塑造良性友好的氛圍。而美方長期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度,且非常擅長通過運用制裁、長臂管轄等形式,在談判開始之先前製造籌碼,例如增加制裁清單名單中的項目,再以此作為要挾,迫使中方在談判中作出讓步,以實現進取型收益。

客觀理性地分析,本質上,中美間的大國戰略博弈是由雙方的實力對比所決定的。處於優勢地位的美國可以使用這種方式,這也是其實力優勢的體現。

但是長期以來,美方形成了習慣,卻忽略了一個現實: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早已超過了原先的節點。中方不是沒有籌碼,而是為了表現誠意和善意,一直在籌碼策略上表現出克制和審慎。

從博弈的角度上,中國嘗試發送訊號,希望美方能夠感受到中國的善意和審慎,從而以同等的善意進行回應。但是很顯然,美方的回應讓中方感到失望。這種失望同時意味着,從美方的角度,中方給出善意的策略沒有取得效果。

圖為2023年4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官兵在第十七次軍營開放活動上進行「刺殺」課目展示。(新華社)

圖為2023年4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官兵在第十七次軍營開放活動上進行「刺殺」課目展示。(新華社)

如果策略失效,不及預期,那麼中國作為理性的國家行為體,會換一種策略。中國有充分的實力,擁有相應的籌碼,為什麼不加以使用?這次,中方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有人說,這對中美關係不利;有人說,在未來,這可能會使中國陷於更大的被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博弈策略的選擇都不太可能實現零成本。過去,中方充分展示善意、克制,從而產生的近乎零成本的博弈狀態是一種特殊場景下的產物。現在,中方進行反制,某種意義上使得中美之間的博弈模式趨向正常化,回到博弈策略中經典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狀態。

從理性的角度分析,你去考慮雙方的「福利計算」,這樣針尖對麥芒的緊張局勢意味着福利的損失,但要實現共同利益不應該由中方單方面的克制和審慎完成,必須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遺憾的結果。這是美方長期無視中國的審慎克制和善意,持續進逼,不尊重中方核心利益,不尊重中方合理利益關切的負面後果。

在此過程中,必須明確幾個基本認識:第一,對中國來說,不存在無損推動美國改變博弈策略的選項,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理性的選擇。第二,應該對中國的制度優勢有充分信心。中國的制度優勢在於有效控制對於利益的客觀判斷,以及對於策略的堅定選擇。

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當前中美關係陷入對抗,偏離正常軌道發展,對美國真的有利嗎?誰能夠從中獲利?美國政客從中也許會獲取自身的短期政治收益,但並不是國家利益。如果美國策略想要收穫國家利益,只可能是由於當中國面對美國進逼時,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那樣放棄抵抗,全盤接受美國的要求。但這不可能出現。

因此,中方越早給出明確反饋,越早讓美國意識到,錯誤的策略選擇對美國造成了直接利益受損,對美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美方早日認識到錯誤,做出正確戰略選擇,這對中美關係的長遠發展都是一件好事。在此過程中,中美雙方所支出的代價,那些原本不必遭受的損失,應該由那些為了一己之私,損害中美戰略關係的美國政客承擔責任,而不應該錯誤地將責任歸咎到正當防衛的中方。

第三,總體而言,大國的戰略博弈是漫長的馬拉松式進程,具有持久性、複雜性、艱巨性。中方最理想化的預期是,美方能夠理性、務實,願意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願意站在美國國家長遠利益的角度,美國政治人物願意為此承擔相應責任,以正確方式尊重中國的合理利益關切,調整美國政策,正確識別美國國內問題產生的根源,通過國內的重大結構性變革,解決問題根源,緩解自身矛盾。

但這種預期,有實現的可能嗎?目前來看,除非中方能夠進行有效反制,否則僅憑善的期待,預期美國做出讓步,是一種被事實反覆否定的、過於理想化、無法實現的美好願望。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過度沉溺於美好願望,應該面對現實。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2023年7月8日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Reuters)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2023年7月8日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Reuters)

美國財長耶倫此次對華訪問,存在兩個細節。第一,在機場上仍然沒有鋪設紅地氈,只有地上的紅線,這是對於中美關係在現實中具象化的體現。其次,不應對本次耶倫訪華抱有過渡期望——甚至美國財政部本身對訪問也沒有抱太多希望。

從實體層面出發,今天中美關係的癥結不在於中國的策略,不在於美國外交的執行,或者說美國外交團隊從專業角度對國家利益的認同。事實上,美國最高領導人和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多次電話以及線下會面中都給出過承諾,這些承諾也能夠讓中方感到滿意。但問題在於,這些承諾沒有落實,沒有轉變為行動。原因在於,美國國內政治結構所導致的畸形政治氛圍。

這種氛圍不解決,中美關係很難回到健康和良性軌道上。核心問題在於,美國最高領導人及其政策團隊是否願意承擔國家使命,表現政治責任,展示對歷史負責的精神。

目前來看,不容樂觀,不應該抱有過高期望。應該以一種務實理性的態度看待中美關係的進展。同時,應該對未來目標的實現保持堅定信心,因為中美關係,歸根結底是由雙方實力對比所決定。

中國應通過自身努力,控制中國自身實力沿着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完善。同時,在與美方的博弈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相應能力體系,形成廣譜「工具包」。一言以蔽之,「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不僅有兩個選項、有一套完整工具體系,能夠針鋒相對地、能夠審時度勢地、能夠實事求是地加以運用,最終這場戰略博弈無疑將朝着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這個過程道阻且長,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李家超今日稍後結束對阿聯酋訪問 回港前將會見傳媒

李家超參觀基金會創立的未來博物館,並聽取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簡介。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繼續訪問阿聯酋迪拜,直至當地時間傍晚啟程返港。據了解,他會在本港時間早上11時左右會見本港傳媒,總結這次外訪行程。

李家超昨日曾經同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會面,並前往參觀由迪拜未來基金會創立的未來博物館,期間李家超同阿聯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遠程工作應用國務部長,以及迪拜未來基金會副常務董事,共同見證香港數碼港同迪拜未來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隨團的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出席一個投資論壇致辭時表示,國際商事法和國際投資法源於普通法,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是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賦予香港獨特優勢,同國際商界緊密聯繫。

金磚峰會結束僅24小時,中俄突然達成重大共識,普京官宣罕見消息

美國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背景下,仍妄想以“霸主”的身份凌駕他國之上。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挑起爭端,並且採用了許多錯誤的方式組建親美同盟。世界格局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為了應對新的時代洪流,由中俄巴印非等國組成的金磚國家同盟迎來了新一輪的領導人峰會。

金磚峰會確立新主題

據環球網消息,近期中方領導人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會後通過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北京宣言》。本次金磚峰會的主題是“構建高質量夥伴關係,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會後發表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北京宣言》聚焦加強和改革全球治理、團結抗擊疫情、維護和平與安全、完善金磚機制建設等議題,達成75項共識。韓國KBS電視台對此評論稱,以金磚峰會為契機,中俄領導人反對北約擴張和“新冷戰”的共同立場再次得到確認。

觀察人士指出,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舉行,正值西方集團峰會召開之際。可以說,美西方國家在“抱團”尋求新的目標時,中方以及俄羅斯等國也在聯合起來,邁向新的征程。再加上,俄羅斯正處在與烏克蘭對峙的過程中,飽受美西方國家針對的俄羅斯正需要金磚成員國這樣的盟友來緩解自身壓力。此次金磚國家同盟正好輪到中方作為主席國開展領導人峰會,這次的主題“構建高質量夥伴關係”也從側面反映出,金磚同盟的擴員將會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國家。

普京普京提議建立新儲備貨幣

據環球網消息,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視頻致辭。普京表示,在西方實施對俄製裁的背景下,俄羅斯的宏觀經濟政策顯示出了其有效性。俄羅斯支持金磚國家的北京倡議,這顯示出了未來各成員國進一步加強工商業緊密合作的決心。另外,當今全球面臨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等問題,金磚五國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金磚峰會上還呼籲巴西、印度、中國和南非,在面對西方的“自私行為”時應團結合作。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接連對俄羅斯發起了許多製裁。受到這些制裁的影響,俄羅斯國內經濟一度跌入低谷。好在俄羅斯轉變了思路,借助盧布結算的方式,勉強緩和了盧布急速貶值的危機。經歷了這一系列嚴峻考驗後,俄羅斯對美西方國家的“低劣”手段可以說是“恨之入骨”。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召開,正是俄羅斯尋找新機遇的“舞台”。

在金磚成員國中,中印兩國都與俄羅斯有著密切合作往來,南非以及巴西也都是潛在的市場“大戶”。再加上中國有意擴張金磚國家同盟,在吸納了更多成員後,金磚國家同盟的影響力將會更進一步。圍繞金磚國家組成新的貨幣交易體系,在繞開了美元體係後,美國便無法“故技重施”,將俄羅斯經歷過的危機再施加到其他國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