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诺贝尔

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你有没有一种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几个字就觉得很厉害,但是看到“行为经济学”就懵了的感觉?

其实,想要假装和新一届诺奖得主很熟并不难,但首先你需要的是了解以下这几件事。

其实,他是个演员……

首先你要知道,泰勒教授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74年获得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泰勒教授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是行为金融学奠基者之一。

作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表现的却有点“另类”。HBR-China近期的报道中就指出,作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驱,他总是盯着经济学中的悖论和反常现象,然后开创性地将经济学与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解读。

同时,他的合作伙伴也来自各个领域,包括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法学教授、奥巴马政府信息与管制事务办公室主任卡斯·桑斯坦,还有《信息愈灵 买家愈精》的另一位作者——哈佛大学智囊机构ideas42副总裁威尔·塔克。

此外,老爷子还出演过电影《大空头》。在电影中,他解释了“热手谬误”,即一个已经在随机性选择中经历了成功的人未来会更有机会获得成功。不过后来有记者,这个理论对特朗普适用吗?泰勒教授表示,“我认为,我的好莱坞生涯对我获得诺贝尔奖有所帮助。至于特朗普总统,我想他还是去好好地看这部好电影好了。”

经济学家应不应该捡起地上的十美元?

作为被诺奖所肯定的成就,行为经济学步入了大家的视野。

据了解,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类的理性、自私和趋利避害等心理如何影响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泰勒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制力”所引发的后果。

作为提出“有限理性”概念的泰勒就曾以身试法。

他去芝加哥大学求职时候,面试完经济学们同仁们送他出来,结果在停车场看到地上有20美元,泰勒毫不犹豫捡起来,结果大家都哈哈大笑:这是一场故意的测试。

这个场景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很反讽:按照芝加哥学派的名言,如果地上有钞票经济学家也不会捡。

因为如果是真的,别人一定早就捡起来了而等不到你来捡。好在这个小插曲最终并未影响泰勒在芝加哥大学求职。

不过这些看起来比较傻的事情恰恰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如果你丢了音乐会的门票还会再买吗?

还有心理账户理论。

1980年,泰勒教授第一个提出了心理账户(Mental Accouting)的概念与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不仅有对物品分门别类的习惯,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一样会将它们各自归类,区别对待,在头脑中为他们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这种做法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因此人们通常感觉不到心理账户对自己的影响。但人们如何将收入和支出归类,却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决策。

比如,你提前买了一张价值800元的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门票。在准备从家里出发去国家大剧院的时候,发现门票丢了。即使现场仍然可以再花800元买到同样的票。但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会再购买。

但是,如果你并没有提前买票,而是在从家里出发去国家大剧院的时候,发现钱包里有一张800元的华联购物卡丢了,你还会继续去国家大剧院掏钱买票听音乐会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就是心理账户理论。

在我们心里,音乐会门票800元和购物卡800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代表娱乐预算,丢了之后再花钱就意味着超支,相当于1600元购买了一张音乐会门票。而后者是购物卡,虽然它丢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娱乐预算,我们仍可以继续花钱买票听音乐会。同样是丢了800元钱,但却出现了不同的消费决定。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隐形账户: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花多少钱,如何分配预算,如何管理收支,大体上总要在心中做一番平衡规划。

当人们把一个账户里的钱花光了的时候,他们就不太可能再去动用其他账户里的资金,因为这样做打破了账户之间的独立和稳定性,这会让人感到不安。

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融合的泰勒教授花钱理性吗?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结果后也公示了,今年的经济学诺奖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获奖后,有人问泰勒教授怎么花这笔钱,72岁的泰勒教授很幽默的回应:“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光。”

法邀奧巴馬當總統奧巴馬家庭身世揭秘!

法邀奥巴马当总统

  【邀请奥巴马当总统,法国人网上请愿】距离法国总统选举投票还有两个月,一些对本国政坛彻底“死心”的法国人在网上发起请愿,呼吁奥巴马参选。 一个名为obama2017.fr的竞选网站现身网络,请愿者们还将奥巴马的海报贴在巴黎大街小巷。竞选网站上征集签名的请愿书称,法国人已经受够了这五年的“鬼日子”,为避免再选出一个失败的总统,法国人已下定决心做出彻底的改变:选一个外国人来当法国总统。“奥巴马刚从美国总统的岗位上卸任,他拥有全球最完美的履历,我们为什么不聘请他来当法国总统?”

奥巴马在自传中回忆道: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

2008年11月4日正式当选美国总统,2012年11月又再次连任,奥巴马已经成功任职两任总统。从一开始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到紧至的全球“奥巴马旋风”,又到“诺贝尔和平奖”,奥巴马已超越了全球政治明星。可谁曾知,这位“明星”曾经是个街头小混混呢?

  1、家庭身世

奥巴马的母亲雪莉·安·邓汉姆1942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后来与父母迁居夏威夷。他的父亲老贝拉克生于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一个牧民家庭,母亲雪莉·安·邓纳姆生于堪萨斯州的威奇托。

法邀奥巴马当总统 奥巴马家庭身世揭秘!当年怎样当上美国总统?

  奥巴马的母亲安是在夏威夷大学的俄语班结识比她大11岁,当过放羊娃、并在家乡早已娶过妻子的老贝拉克的。他们瞒着同学和朋友在毛伊岛悄悄结婚,年仅18岁的安当时已经怀上奥巴马3个月。儿子还不满周岁,老贝拉克便抛妻别子赴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毕业后,他更是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第三任妻子露丝回国,当起了肯尼亚政府的经济师。

父亲离开了,当教师的母亲不久改嫁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外国学生罗罗·苏托洛,并生下女儿玛雅。奥巴马 6岁时,被母亲和继父带到印尼。在雅加达的天主教小学里,奥巴马尚不在乎同学的戏弄和“黑鬼”的绰号,他学会了吃豆腐和印尼豆豉,跟同学一起踢球、爬树摘番石榴。他还学会了印尼语,并且自豪于他和妹妹所拥有的“小联合国”家庭。

法邀奥巴马当总统 奥巴马家庭身世揭秘!当年怎样当上美国总统?

奥巴马与继父、母亲、妹妹

10岁时,奥巴马再遭打击–母亲与继父离婚,但留在印尼以继续完成夏威夷大学人类学博士的田野调查论文,奥巴马则被送回夏威夷,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奥巴马的外公参加过二战,退伍后成为家具推销员。外婆玛德琳如今已有80多岁,仍住在檀香山。她只念到高中,但极为能干,从秘书一直做到夏威夷银行副总裁。玛德琳为了补偿外孙奥巴马遭遇的不幸,把他送进火奴鲁鲁最好的大型私立学校普纳荷。全校1200名学生 中只有3名非洲裔,奥巴马就是其中一个。他从5年级开始一直读到12年级,并于1979年毕业。

  2、黑人身份的困扰

在中学阶段,开始明白世事的奥巴马被混血身份困扰。在《我父亲的梦想》一书中,奥巴马提到,有一天,外祖母很生气地回到家,奥巴马问怎么回事,外祖母抱怨说当她在等车时,一个人向她讨钱,那个人很过分,给了他一美元,还不断地要,如果公交没来,外祖母认为那个恼羞成怒的人将会动手打她。奥巴马建议外祖父给外祖母买辆车。

外祖父说,其实外祖母以前也被这种人打扰过,但她这次很生气的真正原因是那个向她讨钱的家伙是个黑人。外祖父全然不顾奥巴马的感受说出了实情,这些话深深地伤害了奥巴马的心灵,也激起了他心中最原始的恐惧。

法邀奥巴马当总统 奥巴马家庭身世揭秘!当年怎样当上美国总统?

与外祖父母

为了给自己寻找自信,奥巴马吹嘘说自己的父亲是非洲的王子。据奥巴马在夏威夷畔纳荷中学就读时的一位同学回忆:“他是善于交际的活跃分子,积极向上。经常跟我们说他爸爸是一位非洲国家的王子,是位让他为之自豪的成功领导人。”

而当他的生父有一天终于从非洲重新访问美国,并应邀来奥巴马的学校演讲的时候,奥巴马就坐在听演讲的同学中间,他把头埋得很深,觉得非常没有面子。

这是两岁后的奥巴马与其生父在1982年一次车祸中死亡之前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3、街头混混生涯

倍感失落的奥巴马在夏威夷海滩和街头游荡、逃学,甚至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以“将‘我是谁’的问题挤出脑袋”。

他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回忆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青年时代的他抽大麻,也用过古柯碱,经常酗酒还吸烟,希望这些东西能驱散困扰他的那些问题。他承认自己曾在夏威夷海滩和街头游荡、逃学,“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