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香港內地青年通過紙筆展示此行中的所觀所感。餘洋攝
香港浸會大學莊偉珠稱,在此次活動中,通過對話、觀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民族社區的發展,同時與其他大學學生在結伴同行、互相幫助中建立深厚的友誼。
“深入甘肅省、四川省各地社區,與朋友們結伴走在大街小巷裏學習不同民族的文化、服飾、風俗,確實令我畢生難忘。”香港浸會大學黃嘉恩認為,在網上、書本上查閱的相關資料,遠不及自己親眼所見、親身體會,這也正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奇妙所在。
此次青年田野行走計畫調研成果集將於今年11月綜合成册,並公開發佈。
據悉,2016年、2017年“青年田野行走計畫”先後支持了來自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和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共75名大學生走進甘肅、青海、四川等少數民族聚社區體驗民族歷史文化、調研社會發展,思考社會生活變遷、記錄典型人物故事,培養青年學子對中國西部多樣性社會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香港浸會大學莊偉珠稱,在此次活動中,通過對話、觀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民族社區的發展,同時與其他大學學生在結伴同行、互相幫助中建立深厚的友誼。
“深入甘肅省、四川省各地社區,與朋友們結伴走在大街小巷裏學習不同民族的文化、服飾、風俗,確實令我畢生難忘。”香港浸會大學黃嘉恩認為,在網上、書本上查閱的相關資料,遠不及自己親眼所見、親身體會,這也正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奇妙所在。
此次青年田野行走計畫調研成果集將於今年11月綜合成册,並公開發佈。
據悉,2016年、2017年“青年田野行走計畫”先後支持了來自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和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共75名大學生走進甘肅、青海、四川等少數民族聚社區體驗民族歷史文化、調研社會發展,思考社會生活變遷、記錄典型人物故事,培養青年學子對中國西部多樣性社會的深入思考和研究。